潮評丨全面禁止露天燒烤?“一網打盡”式治理應慎行
潮新聞 評論員 陳進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天氣漸熱,燒烤行業逐漸火了起來。近日,山西省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城區分局發出通知,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晉城市城區建成區范圍內露天燒烤或為露天燒烤提供場地、設備,對違反規定者將依法處罰。通知稱,這是為了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守護城市的藍天白云。
這一紙禁令引發了網友熱議。有人表示支持,認為露天燒烤烏煙瘴氣,確實也對空氣質量有影響;同時也有網友表示該規定“有研究報告支撐嗎,燒烤會產生多少大氣污染?在污染排名中排到什么位置?”
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是每個城市管理者的職責之一,也是老百姓期待的訴求之一。無論是“燒烤”還是任何其他商業經營都需要規范,沒有規范的管理,的確會存在環境污染以及安全隱患等問題。新聞之所以引發熱議,因為老百姓關心的是如何管,怎么管的問題。
首先,禁止在露天場所擺攤燒烤這樣的行為,顯然并不是解決空氣污染的唯一方法。過于苛刻和不切實際,讓人就會感覺城市管理者是不是過于“小題大做”。就如前段時間,云南巧家縣“禁止臟車進城”有異曲同工之意,“車頂有積塵的,輪胎、擋板、底盤沾帶泥土的,不得在巧家縣城區道路上行駛”;還有網上曝出西安市一村莊禁止當地的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瓜果蔬菜。這些管理規定可能在短期內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市容市貌整潔了,但從長遠來看,它并不是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
環境整治沒有錯,但沒有必要采取如此激進的措施來實現。如果為了規避環保問責風險,寧可全部禁止,顯然是把握政策不準、執行簡單化的表現,也違背了綠色發展的本意。不顧實際、簡單粗暴地搞“一刀切”,看似執行政策雷厲風行,實則只顧管理者自己方便的懶政惰政,勢必引起老百姓的反感。
其次,當下的夜市經濟、美食經濟顯示出其拉動消費、促進經濟活力的輻射帶動能力。據美團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以來,平臺上夜間(18時至次日6時)到店餐飲訂單量同比增長66%。城市“煙火氣”不僅是城市活力的體現,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象征,它的背后是就業、收入、創業、創新,關系著數以億計百姓生活和成千上萬企業的發展。
升騰的是煙火,聚攏的是人氣。百姓有消費需求,小商販有生存訴求,煙火易滅,人氣如何再聚?全面禁止之后,如何對小商販做好后續的引導和服務這也是大家關心的。既讓地攤經濟、美食經濟的興旺無后顧之憂,又要保障好城市環境發展和居民生活的權益,平衡好“放”和“緊”之間的度,這是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一次實戰。這一點不妨學學一些城市對于“外擺經濟”的管理。不少城市管理者在拉動“外擺經濟”上下足了“細”功夫,制定管理規則時細到外擺攤位的具體時間、占用路面的具體尺寸等。
城市管理于細微處見功夫,避免脫離實際的“一刀切”,需要下更多“繡花”功夫,克服急功近利的思維,拒絕只圖省事的懶政。既要有嚴格執法的“態度”,還要有科學依據和法律依據,同時又彰顯人性化的“溫度”。如此,才更符合群眾對城市管理的期待,彰顯城市文明的魅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