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馬鈴薯廣東種,豐收的“稻稻薯”進軍預制菜產業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鵬程 許悅
湛江冬閑土地資源豐富,黑龍江冬閑人力資源豐足。
自2014年起,黑龍江省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便開始了在湛江市遂溪縣旱坡地上種植馬鈴薯的探索。一片土地,兩造水稻,一造馬鈴薯,傳統主糧與新主糧輪番種植的“稻稻薯”,目前已經呈現規?;?。
為了進一步拓寬“稻稻薯”的銷路,粵黑合作“北薯南種”項目負責人李亞文又看上了目前最熱的預制菜,“土豆菠蘿烤魚”“土豆咖喱雞”等構想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食博會·預博會”)上初步達成。
種植戶在地里挖馬鈴薯“稻-稻-薯”模式打造南北合作新氣象
北方的馬鈴薯南方種,這是望奎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亞文的大膽構想。如今,這個構想不僅綻開了花朵,而且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
黑龍江是馬鈴薯生產大省,李亞文所在的望奎縣更是馬鈴薯產業的“先行地”。據了解,中國的第一個馬鈴薯商標就誕生在望奎縣。然而每到冬季,隨著北方寒流的侵襲,肥沃的黑土地被凍得硬邦邦,根本沒法種植,農民“貓冬”成了當地的一大風俗。
反觀祖國最南端,湛江市遂溪縣的糧食一直以一年兩熟制為主,每年晚稻收割后都會有一段農田的閑置期?!八煜h30多萬畝,雷州半島180多萬畝,都是閑置的。”李亞文向記者透露。如此一來,冬天就產生了這樣的尷尬局面:北方清閑的農民無地可種,南方閑置的農田無人照料。直到“稻-稻-薯”模式的出現,才為打破這一窘境提供了可能。
新鮮的馬鈴薯早在2014年,敢想敢干的李亞文就帶了幾位望奎縣種植戶來到廣東,在湛江遂溪的旱坡地上試種了500畝馬鈴薯。幾個月后,這批試種的馬鈴薯喜獲豐收:畝產高達5000斤,每畝收益2000多元。試種的成功給李亞文帶去了十足的信心。
2017年,廣東省和黑龍江省正式建立對口合作關系,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將“北薯南種”模式升級為“稻-稻-薯”高效產糧模式。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引導下,2019年3月,由廣東省粵良種業、黑龍江望奎縣龍薯聯社等組成聯合體,正式啟動省際合作園區“稻-稻-薯”高效農業創建與推廣試驗示范基地項目。
從此,“稻-稻-薯”模式的優勢盡顯,不僅提高了遂溪縣的馬鈴薯產量,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來廣東種地的望奎縣農戶每年人均增收都達到1.5萬元以上,個別農戶增收甚至達到了5萬元-8萬元。
在生產效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望奎縣農民開始帶著農機具南下廣東。李亞文向記者表示,老百姓們都能看到“稻-稻-薯”模式實實在在有錢掙,現在不僅望奎縣的農民想種馬鈴薯,湛江當地的農民也想得到培訓的機會,加入馬鈴薯種植大軍。
綠油油的馬鈴薯地“稻-稻-薯”的預制菜藍圖
在種植面積的擴增下,南方馬鈴薯的產量一路“狂飆”。但由于廣東天氣濕熱,從地里挖出來的馬鈴薯不易存放,及時擴大銷路成為擺在農民面前的一大難題。“之前我們一直采用訂單農業的模式進行生產,產出的馬鈴薯主要供給一些頭部的薯片公司,”李亞文向記者介紹道:“如今,馬鈴薯生產已經呈現出規?;?,生產出來的馬鈴薯必須要賣出去,于是我們開始在原有訂單的基礎上接觸預制菜產業。”
如今,預制菜正在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產業。由于契合了當下年輕人的飲食理念,預制菜的發展可謂如日中天:2022年,廣東出臺《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推動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預制菜市場正站在加速發展的風口上。
在“食博會·預博會”會場,經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引薦,李亞文向湛江國聯水產、首衡集團等一批預制菜企業請教了馬鈴薯預制菜產品和市場銷售情況。李亞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讓馬鈴薯出現在預制菜的餐桌上。”
“進軍預制菜產業可以讓馬鈴薯在產業鏈上形成閉環,提高馬鈴薯附加值,讓種植馬鈴薯的農民在心理上有個保障?!痹凇笆巢ゎA博會”現場,李亞文還同國聯水產、恒興集團等企業成功對接,并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據李亞文介紹,目前已經和預制菜企業一同構想出了包括“土豆菠蘿烤魚”“土豆咖喱雞”等多款產品,接下來還會同各大預制菜企業繼續對接。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責編 | 陳詩潔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