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研究缺失環節!淶水縣張家洼遺址發現較豐富的雪山二期文化遺存
河北日報客戶端
推進“太行山東麓地區戎狄的華夏化研究”
淶水縣張家洼遺址發現較豐富的雪山二期文化遺存
河北日報訊(記者龔正龍)不久前,位于淶水縣明義鎮張家洼村周圍的張家洼遺址考古入選2022年度河北六大考古新發現。記者了解到,經過數年持續發掘,目前已基本確認張家洼遺址群的總面積在40萬平方米以上。2022年對該遺址的考古發掘補充了雪山二期文化研究的缺失環節,填補了環燕山地區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的空白,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太行山東麓地區戎狄的華夏化研究”項目。
201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資助下,“太行山東麓地區戎狄的華夏化研究”項目立項,以補充京津冀地區先秦編年體系的缺環、識別文化譜系和多學科綜合分析為學術目的,經與河北省文物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商,開始在淶水縣展開系統工作。2022年度的發掘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淶水縣文物局聯合組隊執行,本年度的發掘確認了該遺址東北部邊界,基本確認該遺址群總面積在40萬平方米以上,但還不能確認遺址核心區所在。
2022年的發掘集中在壘子河東岸臺地,發現較為豐富的雪山二期文化遺存。遺跡有灰坑和灰溝,器型主要有各類罐、鬲、甗、甕、盆、杯等。據了解,既往京津冀地區雪山二期文化遺址發掘不多,也缺乏有序的多學科研究。西周時期的遺存有灰坑和墓葬。灰坑內發現的陶器器型以鬲、甗、盆、罐為主,年代集中在西周早期。M4墓葬出土各類器物170余件,部分車馬器形制特殊,為國內既往所罕見。發現的戰國遺存有零星夯土殘跡和灰坑、水井,有的井圈上有較多戳印陶文,多見“陶工乙”等內容,部分銘文與燕下都同期陶文可印證。
2022年度的發掘顯示,雪山二期至西周時期,本地有較綿長的細石器使用傳統。本年度的發掘確認,這片遺址西周早期的不同臺地上人群族屬差別較大,遺存以張家園上層文化為主,殷遺民遺存次之,典型周文化遺存十分罕見。這些發現對于周代國族分封、人群遷徙與土著人群的聚落差異提供了新佐證。同時,可以更好地認識本地人群的變遷與流動,為研究自新石器末期以來當地的考古學文化的演化發展、生業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