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至佛山冷凍物流專線 冷凍物流 信譽好的
浙江踏信冷鏈物流多年來,公司很多員工都經過現代化物流理論與運營的培訓,并且長期從事車輛調度和運輸管理業務,熟悉物流市場運作規律,積累了豐富的物流操作經驗。以誠信、熱情、優質的工作為各大企業服務,與多家國內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公司業績蒸蒸日上!豐富的物流運作經驗
2)行業現狀:日本冷鏈已進入穩定發展區間,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高
日本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截至 2021 年已經達到 2 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1043 億元,同比增長 5.4%,進入穩定 增長區間,同時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高。截至 2020 年,日本冷庫容量達到 3926 萬立方米,其中營業用冷庫容量達到 2792 萬立方米,人均冷庫容量達到 0.339 立方米,位列全球第十。日本冷鏈物流無論是在技術、設備系統,還是在 運營管理、市場成熟度方面都處于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溫度帶嚴格劃分。根據《日本冷庫法》規定,冷庫劃分為營業用和非營業用冷庫,其中營業用冷庫劃分為 F 級 (Frozen)和 C 級(Chilled),其中又細分為 F1(-20℃到-30℃)、F2(-30℃到-40℃)、F3(-40℃到-50℃)、 F4(低于-50℃);C1(-10℃到-20℃)、C2(-2℃到-10℃)、C3(+10℃到-2℃)。截至 2021 年,日本 F 級冷 庫有 1115 個,總容量達到 2455 萬立方米,占比 87%;C 級冷庫有 706 個,總容量達到 361 萬平方米,占比 13%。針對貨品性質,冷鏈物流企業分為冷凍(-18℃到-22℃)、冷藏(0℃到 7℃)、恒溫(18℃到 22℃)3 個 溫度帶進行分裝配送。
采用冷凍車和保冷車運送貨物。冷凍車搭載的貨架裝有隔熱結構裝置和制冷劑,采用機械冷凍方法對貨物進行 冷卻,安裝的記錄器可以實時監測溫度,當溫度發生大幅波動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記錄器判斷故障發生的時 間和原因。保冷車則不使用制冷裝置,完全依靠特殊材料制造的車體保持低溫,車內安裝的 GPS 和信息通信裝 置可以發送行駛位置和車門開關過程等數據,雙重保障全程溫控。
精細化冷庫管理,機械化信息化并存。日本較高的技術和先進的設施保證了集約化和高效化的冷鏈物 流管理,使冷鏈食品周轉速度不斷提高,貨物年間周轉數已超過 6 次。在冷庫結構上,日本冷庫大多采用多層 結構,并根據客戶需求實行梯級溫度設置。在流程設計上,實行無縫式冷鏈管理,避免冷鏈斷鏈,提高貨物裝 卸率。在倉儲環節中,自動化立體倉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全采用機器設備進行生鮮產品的存取,提高作業效 率。日本政府還進行了一系列冷鏈物流信息化政策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放寬對冷鏈物流信息化的限制,推動冷 鏈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技術升級。
從需求結構來看,預制菜消費占比較高。日本人均冷凍品消費量平均維持在 20kg/人,冷凍食品行業發展較為成熟, 其中冷凍食品分類中,預制菜消費占比高達 90%,成為推動冷鏈物流發展的核心品類,結合國內冷鏈發展來看,隨 著消費模式的改變和便利生活的興起,預制菜同樣將成為未來冷鏈的核心需求,未來在冷鏈需求中占比將不斷提高。從日本速凍食品產量流向來看,餐飲用途冷凍食品占比逐漸減少,零售用途冷凍食品占比增多,主要來源于 C 端需 求的不斷增加。
3、中國與美日冷鏈物流行業差異分析
(1)上游:生鮮農產品供給和流通主體的差異
美國生鮮農產品產地較為集中,地域發展平衡,而我國具有地域性“兩超多強、東密西疏”的特點。美國農業種植 地和水果產地較為集中,并且大中型農場數量多,美國農業產值的 10%由 400 個大農場貢獻,40%由中規模農場貢 獻。而我國由于地勢西高東低、地理形態多元、氣候復雜、跨緯度廣等因素,導致生鮮農產品生產地域不均衡,季 節周期性影響較大,其中山東與河南是我國大的生鮮產區,全國則呈現“東密西疏”的供給特點。此外,我國規 模經營的農場較少,經營 10 畝以下的農戶占比在 90%左右,以商品化經營為主的農戶占比僅為 2%,農產品和水果 的規模化生產與美國相差甚遠。
在農產品加工技術方面,中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繁多,但農產品精深 加工不足仍然是亟待解決的短板,目前中國的糧食儲藏和果蔬產后損耗率分別高達 9%和 25%,遠高于發達國家水 平,而農產品產后產值與采收時自然產制之比僅為 0.38:1。中國農產品加工主要具備三個特點:產品粗加工多于 精加工;初級產品多于深加工產品;中低檔產品多于產品,而其根本原因為農產品深加工的技術和裝備普遍落 后于發達國家 10-20 年,高新加工技術的應用不普遍。此外,美國食品加工產業發達,而中國水果蔬菜加工領域尚 未形成規模。中國目前在速凍食品領域代表公司有三全食品、安井食品,乳制品領域也形成以伊利和蒙牛為主的雙 寡頭局面,肉制品領域有牧原股份、圣農發展等,但在水果蔬菜加工領域仍然未形成規模化生產。
美日兩國流通主體組織能力強,渠道整合程度高,而中國流通主體孱弱,流通渠道仍處于整合初期階段。由于美國 大型農場較多,農產品生產具有規模化優勢,流通環節較少,流通渠道主要以 B 端配送中心為主,占據流通渠道的 79%,因此生鮮農產品流通效率較高。不同于美國的大農場規模生產模式,日本和我國農業生產均是以中小規模農 戶為主、農產品結構較為分散,因此均面臨生鮮農產品生產流通難以規模化的問題。
為了解決分散的農產品結構, 降低農戶單獨進入市場的交易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組織能力,日本農協從產銷供應鏈深入協調打通每個環 節,在農產品的育種、育苗、栽培、病蟲害防治、采后管理上每個環節都形成相應標準體系,并建立以中心批發市 場為核心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保障城市生鮮農產品的供應和流通。日本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主要以多級批發市 場長鏈條為主,美國則以發展大型配送中心的短鏈條模式為主,而中國在流通渠道環節更為復雜多樣,既存在多級 批發市場的流通體系,也出現了農超對接等直供模式,相比美日的流通體系,我國生鮮流通市場仍需加強流通主體 的組織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布局完善。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