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創新成果(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領跑 大科學裝置扎堆灣區)
上個月,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一場高級別的亞洲科學研究盛會:包括130名中外工程院在內的世界各國科學研究機構、信息技術民營企業和產業發展界代表云集廣州,參加首屆大灣區科學研究高峰論壇,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作主旨報告。大灣區內,“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淪為熱詞。
“北京有中關村高峰論壇,上海有浦江高峰論壇和世界頂尖科學研究家高峰論壇,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家呼吁舉辦大灣區科學研究高峰論壇。”中國科學研究院工程院白春禮認為,高峰論壇的舉辦恰逢其時,影響深遠。
高峰論壇背后,是奮力書寫信息技術自立自強廣東篇章的不懈努力,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建設的穩健步伐。
一年來,在廣東和大灣區,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等重大信息技術此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大科學研究器軟件產業已具雛形;廣東地區技術創新力連續5年領跑全省,此基礎研究與完整技術創新軟肋逐漸補齊;禽流感防控科學研究科技攻關成效凸顯,信息技術淪為應對禽流感和保障健康的“硬核”底氣;廣東新增7位兩院工程院,大灣區專業人才匯集,“東西南北中,技術創新到灣區”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大科學研究器“扎堆”大灣區
首屆大灣區科學研究高峰論壇開幕當天,《中國地區技術創新力評價報告2021》在北京發布,廣東地區技術創新力繼續保持全省領先,連續5年排名第一。
廣東何以連續“霸榜”全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年度成績單”?強弱項、抓好板是一條關鍵經驗。
此基礎研究和完整技術創新力不足,曾一度是廣東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最大的軟肋,也是制約廣東產業發展高效率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是面臨新冠肺炎禽流感沖擊和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缺芯少核”淪為產業發展鏈上“卡脖子”的手。
信息技術技術創新需要久久為功。近年來,廣東持續支持此基礎研究、完整技術創新,大力推進戰略信息技術精神力量建設,大力推進打造出一支體現發展中國家使命、具有廣東實力的“信息技術王牌軍”。
報告顯示,代表此基礎研究能力的“知識創造”指標排名逐漸提升,淪為廣東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抓好板的生動注腳。
2021年,廣東大手筆投入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動作逐漸: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建設進入實驗設備安裝準備階段,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和先進阿秒激光設施“抱團”,強流重離子加速器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器啟動土建施工……一大批信息技術此基礎設施在大灣區“扎堆”,形成軟件產業之勢。
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從0到1”的重大發現和原創成果從大灣區誕生,使這里淪為關鍵的完整技術創新策源地。
同樣面對科學研究前沿與此基礎研究、聚焦戰略急需與產業發展支撐力,廣東省生物醫學自2017年底首批啟動建設以來,正逐漸結出完整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轉化的“碩果”。
在深圳,鵬城生物醫學牽頭研發的超級計算機“鵬城云腦Ⅱ”,計算能力連破世界紀錄;在東莞,松山湖材料生物醫學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研究十大進展;在佛山,由季華生物醫學研制的“佛山一號”搭乘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升空,從此太空中多了一顆“佛山星”……
無論是探索信息技術“無人區”,還是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科學研究支撐力,省生物醫學正加速淪為廣東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升級的關鍵引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駛入全面建設的“快車道”。
為禽流感應對提供更多“硬核利器”
日前,中國工程院工程院、廣州生物醫學主任鐘南山透露,位于廣州大坦沙島的亞洲最大胸肺呼吸服務中心啟用在即。
“這個呼吸服務中心也是廣州生物醫學的臨床基地,希望通過產、學、研、政、企、金各方面的大協作,團結國內和國際的精神力量發展呼吸醫學,共同對抗新冠禽流感。”鐘南山說。
信息技術是廣東打贏禽流感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武器,廣東信息技術成果也為全省乃至亞洲抗疫提供更多了經驗支撐力。
今天,在全省各地的“獵鷹號”氣膜生物醫學內,仍能看到工作人員忙碌、有序進行RNA檢測的身影。
由廣州生物醫學聯合粵企金域醫學研發的“獵鷹號”,自今年6月首度在廣州大范圍啟用以來,已淪為全省各地禽流感應對的“利器”,為大規模RNA檢測提供更多了信息技術支撐力。
“抗疫需要哪方面的信息技術,我們就組織哪方面的應急科技攻關;應急科技攻關需要哪些精神力量,我們就積極聯合哪些精神力量深度參與。”抗疫之初,廣東成立禽流感防控科學研究科技攻關組,立下這條“黃金標準”。
過去一年,廣東禽流感防控科學研究科技攻關持續發力,目前在多點布局研發檢測產品、多條路線研發藥物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果。
RNA檢測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檢測手段,是廣東科學研究科技攻關的關鍵方向。粵企達安基因在全省較早研發出RNA快檢產品并獲批使用,很快在發熱門診、急診等場景開展快速RNA篩查。
“快檢試劑上市后,我們醫院RNA檢測從采樣到出結果由原來的4—6小時縮短至最快約1小時,檢測效率大大提高。”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放射科主任胡波說。
在藥物研發應用領域,深圳康泰滅活藥物、珠海麗珠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藥物、珠海麗凡達mRNA藥物、廣州恩寶腺病毒載體藥物4條技術路線藥物均獲得發展中國家臨床試驗批件,其中深圳康泰滅活藥物更是獲得了緊急使用。
2021年6月,由康泰生物研發生產的廣東首款新冠藥物在深圳打出第一針。截至今年11月底,康泰生物已向江蘇、貴州、河南等省份供應2700多萬劑新冠藥物。
信息技術民營企業“千軍萬馬齊技術創新”
龍頭民營企業和獨角獸民營企業云集,研發機構和產業發展技術研究院匯集——不久前,廣東評審出首批19個特色產業發展園,分布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汕頭等地,涵蓋汽車、數字創意、信息技術等重點應用領域。
依托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在廣東,更多新興產業發展如潮奔涌,為高效率發展提供更多了更多動能。
走進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的無塵生產車間,生產無人車沿著空中軌道飛馳運轉,產業發展鏈上不同環節的研發人員、生產工人穿梭其間,不時交流,讓人感受到信息技術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力。
“芯片產業發展正在從‘1到N’,加速與生物醫藥、智能汽車、傳統制造等應用領域相結合。”粵芯半導體副總裁李海明說。
“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軟件產業”是廣東重點發展的10個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軟件產業之一。早在2020年5月,廣東便發布關于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支柱產業發展軟件產業和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發展軟件產業的意見,此后又分別發布20份新興產業產業發展軟件產業行動計劃。
2021年,廣東繼續發力,在全省建立實施“匹茲伐制”,以省長為“總匹茲伐”,省領導定向聯系負責20個新興產業產業發展軟件產業。今年上半年,廣東20個新興產業產業發展軟件產業實現產值22184.92億元,占GDP比重為38.8%,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居全省第一。
如今,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級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平臺獲批廣東。今年11月,工信部批準建設4家發展中國家服務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其中5G中高頻器件技術創新服務中心落戶深圳。至此,在工信部批準建設的21家發展中國家級技術創新服務中心中,廣東擁有3家,與北京并列第一,新興產業產業發展競爭優勢凸顯。
厚植政策競爭優勢與技術創新沃土,廣東逐漸推進產業發展升級,正在形成大大小小信息技術民營企業“千軍萬馬齊技術創新”的生態。
7名學術“大牛”新晉兩院工程院
今年11月,廣東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專業人才隊伍再添關鍵精神力量:在2021年兩院工程院增選中,廣東7名學術“大牛”新晉工程院,分別來自數學、醫學、流體力學等應用領域。
建設技術創新型發展中國家,離不開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專業人才隊伍。過去一年,廣東繼續大力引才育才,逐漸夯實技術創新此基礎。
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外籍工程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羅智泉便是廣東引進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之一。“在廣東,我感受到包容的氣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并且與民營企業、高校、研究院所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羅智泉說。
除了信息技術領軍專業人才,青年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也為廣東和大灣區的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帶來了創意與活力。
走進毗鄰深圳機場的“海歸島”,一家家孵化器和初創民營企業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技術創新氛圍。當地為海歸專業人才提供更多6—12個月的免租創業場地等政策支持,開島一年半就吸引149個海歸創業團隊。
在前海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中國家海外專業人才離岸技術創新創業基地已經獲批,未來將有更多海外信息技術人員到前海開展信息技術項目合作。
“近悅遠來,拴心留人”——在不同的場合,獲批廣東的專業人才團隊常聽到這句話,這是廣東正著力打造出的專業人才環境。
今年榮獲“南粵突出貢獻獎”的中國工程院工程院、鵬城生物醫學主任高文對此印象深刻。“鵬城生物醫學肩負著解決人工智能重大前沿問題、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職責,我堅信這件事是能做成的。”高文說,他的最大底氣之一是深圳匯集的大批優秀青年信息技術專業人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今的廣東專業人才涌動,匯集起一支高水平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軍。
粵進“二三”
堅持技術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建設為引領,堅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和制度技術創新雙輪驅動、鍛長板與抓好板齊頭并進,促進技術創新鏈條有機融合和全面貫通,增強技術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建設具有亞洲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技術創新高地。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要著力推進戰略信息技術精神力量建設,強化空間格局塑造、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此基礎設施支撐力,大力推進打造出體現發展中國家使命、具有廣東實力的“信息技術王牌軍”。要著力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廣東路徑”,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更加聚焦重點應用領域關鍵環節科技攻關,打造出更加堅實的此基礎研究和完整技術創新源頭支撐力,更加凸顯民營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更充分利用超大規模市場競爭優勢,大力推進補齊“缺核少芯”軟肋。
——2021年全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大會
到2025年,廣東信息技術技術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大力推進形成,主要技術創新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排頭兵地位進一步穩固,建成更高水平的信息技術技術創新強省,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建成具有亞洲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技術創新高地,淪為發展中國家關鍵技術創新動力源。
——《廣東省信息技術技術創新“二三”規劃》
到2025年,廣東制造強省建設邁上關鍵臺階,服務業整體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服務業軟件產業,淪為亞洲服務業高效率發展典范,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3%。
——《廣東省服務業高效率發展“二三”規劃》
眾說
中國科學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東莞分部主任陳延偉:
大科學研究器已經淪為現代科學研究技術諸多應用領域要取得突破的必要條件,淪為眾多高新技術的源泉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搖籃。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放射科主任胡波:
新冠病毒快檢試劑上市后,我們醫院第一時間使用,從采樣到出結果時間由原來的4—6小時縮短至最快約1小時,檢測效率大大提高,特別是發熱門診和急診患者的流轉速度顯著大力推進。
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海明:
粵港澳大灣區是服務業芯片使用集中的地區,半導體產業發展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政府引導、資金投入,再加上大灣區雄厚的服務業此基礎,相信相關產業發展鏈會越來越成熟,這是屬于我們的時代機遇。
中國科學研究院工程院、蘇州大學教授李述湯:
我們團隊與澳門信息技術大學聯合,在前海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澳門材料科學研究與工程研究院,既做前沿科學研究探索,也做產業發展化示范。信息技術成果轉化獲批,大灣區有科學研究實力的競爭優勢,也有產業發展此基礎的競爭優勢。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