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新之路的啟示(深圳:挺進創新“深水區”)
新華社深圳4月3日電(記者孫飛、陳宇軒)從默默無聞的邊疆小鎮,到具有亞洲聲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深圳,被抱有火速追擊完整技術創新困境、搶占市場亞洲信息技術低點的殷殷期望。
科創民營企業持續攀登完整技術創新“高地”,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實現增加值過萬億,國家級高技術民營企業超過2家店……今日深圳正昂然進軍技術創新“深水區”。
自力更生:直面技術創新“陣痛期”
經歷供應限制的嚴峻考驗,華為逆勢前行。3月下旬,華為公司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當年華為同時實現收入6368億人民幣,凈利潤1137億,同比增長75.9%。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尖利,發出的光就越璀璨?!比A為監事會主席郭平說。
2018年以來,中興通訊、華為等民營企業接連受到制裁,凸顯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硬件軟件“崇西”困境。
直面技術創新“陣痛期”,必須依靠自力更生。
作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的核心承載區之一,曙光科學城已經開始成為高端科學研究資源聚集地和完整技術創新策源地。深圳灣生物醫學、中山大學深圳校鎮內、深圳市神經科學研究所等項目已在曙光科學城資本金投入使用,腦模擬與腦解析、材料基因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過渡校鎮內等設施網絡平臺已經開始加緊建設。
更多此基礎研究之“樹”,已經開始不斷成長。
位于深圳的新型科學研究機構鵬城生物醫學,致力于建設關鍵大科學裝置“鵬城云腦II”,打造人工智能此基礎性研究網絡平臺,算力和數據吞吐能力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大量的研發資本金投入已經開始持續顯現“規模效應”。
2021年華為資本金投入1427億進行研發,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2.4%,處于近10年的最高位。深圳全社會研發資本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
成串成鏈:形成技術創新齊心協力
今年2月,在深圳的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幾輛自動駕駛輕卡“上崗”,一天單輛車可運輸500多箱軍用物資,抗疫軍用物資超萬件。
自動駕駛創業者民營企業元戎啟行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動駕駛輕卡融合了激光雷達、攝像頭、組合導航等傳感器,禽流感期間負責深圳福田區沙頭街道劃定管控鎮內的防疫軍用物資配送,服務12個防疫工作站點。
在深圳,國家級高技術民營企業超過2家店,源源不斷貢獻技術創新能量。
與此同時,“成串成鏈”的技術創新網絡平臺也在凝聚“齊心協力”。
借助合成生物技術開發一種醫用活性材料,能夠像膠水一樣促進傷口快速愈合,這是中科院深圳一流院研究員鐘超的科學研究成果。
位于曙光科學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正從制度上探索此基礎研究與產業化應用有機融合,建立起“科學研究-轉變-產業”的全鏈條民營企業培育模式。
更完善的技術創新孵化土壤,也在不斷孕育。
近年來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信息技術技術創新條例》規定,深圳市政府資本金投入此基礎研究和應用此基礎研究的資本金,應當不低于市級信息技術研發資本金的30%,并將科學研究人員的鞭策由“先轉變后獎勵”調整為“先Promoting后轉變”。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東表示,通過Promoting科學研究人員,將信息技術成果轉變后的收益和獎勵前置到轉變前,有利于鞭策科學研究人員發明創造更有前景的信息技術成果,更大限度地調動科學研究人員實施信息技術成果轉變的積極性。
協作技術創新:迸發灣區能量
從特區到大灣區,從數個區域分別試點到粵港澳大灣區協作技術創新,新的發展畫卷在南海之濱徐徐鋪開。
從求學香港,到來深圳加入騰訊,再選擇創業者,“人工智能+”的大發展點燃了賈佳亞心中的激情。思謀信息技術創始人、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賈佳亞說,借助人工智能讓工廠“更智慧”,前景廣闊。
專業人才的流動更加頻繁,科學研究的“火花”在持續碰撞。
借助自主研發的多維同步飛掃熒光顯微成像儀器,研究人員可以對動物的腦切片同時實現快速掃描,從而獲得腦神經完整圖譜,為腦健康和類腦智能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這是深港神經科學技術創新研究所的科學研究成果。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深圳一流技術研究所與香港信息技術大學共同建設,成立不到3年科學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研究所還與香港信息技術大學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聯合培育制度,圍繞腦認知與腦疾病的前沿領域,培育新一代神經科學專業人才。
曾經制約粵港澳大灣區全方位協作技術創新的藩籬逐漸被打破。
近年來,廣東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學研究機構參與省級信息技術計劃的相關規定,推動廣東財政信息技術資本金從政府部門直接過境港澳。
“越來越多的體制制度技術創新,讓技術創新要素在大灣鎮內更加順暢地流動,為大灣區技術創新發展帶來強勁動能?!敝袊茖W院深圳一流技術研究所院長樊建平說。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