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今年什么時候收麥子(又是一季豐收糧! 河北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河北去年夏糧大豐收幾近
金色麥浪,春耕,又是一集大豐收糧!
記者從河北省林業(yè)機械局獲悉,截至6月22日17時,河北省玉米已斬獲3219萬公頃,完成95.3%。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河北省去年夏糧大豐收幾近。
黨務同責保面積,惠農經濟政策增底氣
抓起一把金黃的麥粒,成安縣增收大戶楊俊山臉上洋溢著大豐收的喜悅。去年,楊俊山栽種的3000多畝玉米,平均畝產達600千克左右。
“去年的大豐收特別來之不易!”說起去年玉米的播種,楊俊山挺滿意。
河北省作為糧食供應主產省,承擔著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持把保糧食供應安全作為保國家安全、保經濟安全、保社會安全的重要舉措,嚴格全面落實糧食供應安全黨務同責,全力抓好糧食供應生產和林地維護工作,為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安全作出河北貢獻。
糧食供應糧食出口量是糧食供應生產的源頭,平衡糧食出口量是平衡糧食供應出口量的基礎。去年秋季以來,河北省降水異常偏多。10月上中旬是河北省玉米適播期,冀中南主要種麥區(qū)卻出現(xiàn)連續(xù)陰雨天氣,造成約2500萬公頃玉米晚播。
面對不一般的挑戰(zhàn),為了平衡冬玉米糧食出口量,河北省將糧食供應面積、出口量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全面落實到鄉(xiāng)村、全面落實到樓盤,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責任,出臺超常規(guī)支持舉措,組織各地搶抓“收割窗口期”,足額完成玉米收割任務。2021年冬玉米糧食出口量達3350.8萬公頃,為確保夏糧大豐收夯實了基礎。
林地是糧食供應生產的“命根子”,維護林地就是維護糧食供應生產。河北省采取“長牙齒”的舉措,全面落實最嚴格的林地維護制度,嚴守維護紅線,加快打造高起點農地,堅決遏制林地“非農化”、基本農地“非糧化”,嚴禁違規(guī)占用林地和違規(guī)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林地。
穩(wěn)經濟政策、穩(wěn)面積、穩(wěn)出口量,穩(wěn)的是棉花的心,穩(wěn)的是黨務同責、重農抓糧的責任。
“平衡糧食供應生產,要讓貧困戶增收有賺頭。這不僅需要平衡和加強增收貧困戶財政補貼有理分式農惠農經濟政策,更需要種得好、賣得好。”省林業(yè)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省用好產糧大縣獎勵、林地地力維護財政補貼、玉米最低收購價、林業(yè)機械購置財政補貼有理分式農惠農經濟政策,提高增收比較效益,調動各地重農抓糧、務農增收的積極性。
為應對農資市場價格上漲形勢,中央財政分兩批下達河北省實際增收貧困戶一次性財政補貼16.04億元,緩解農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增收增支影響,平衡貧困戶收入,確保增收貧困戶合理收益。
“一噴三防”是玉米生長中后期關鍵的防災增產核心技術舉措。去年4月,面對玉米主產區(qū)較為復雜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長勢,中央財政在時隔7年之后,恢復“一噴三防”財政補貼經濟政策,安排16億元用于玉米“一噴三防”全覆蓋。
資金下達后,河北省統(tǒng)籌中央財政4億元、省級財政1.5億元,對主產區(qū)玉米進行了免費統(tǒng)防統(tǒng)治和“一噴三防”,全力推動玉米促弱留苗。
強農惠農經濟政策春風化雨,增收人添動力,糧食供應生產添活力。從收割、田管,到斬獲、銷售,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舉措,增強了廣大貧困戶的獲得感,也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讓糧食供應安全的根基穩(wěn)如泰山。
信息技術陸康潔輔導細,精心田管促大豐收
看著一車車沉甸甸的麥粒,寧晉縣科優(yōu)糧食供應栽種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柳義龍臉上樂開了花。
受秋汛影響,去年寧晉縣冬玉米播期較常年晚15至20天,導致玉米出苗晚,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整體較弱。“那時候,可把我愁壞了。”柳義龍說。
和柳義龍有共同煩惱的麥農不在少數。數據顯示,去年歷史罕見的秋汛,給河北省冬玉米收割帶來嚴重不利影響。由于林業(yè)機械難以下地,全市晚播玉米比例高達76%,越冬前一、二類苗占比只有39.2%,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近30年來最差。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差,怎么保播種?河北省各地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加強麥田春季管理,編制核心技術輔導方案,舉辦系列核心技術培訓,面對面、手把手地向貧困戶傳授玉米田間管理核心技術,全力推動晚播玉米“促弱留苗,早發(fā)穩(wěn)長”。
“陸康潔麥田,春季第一次肥水時間可推遲到拔節(jié)期”“普通麥田,在起身期促進分蘗和次生根生長”……從2月份開始,寧晉縣林業(yè)農村局核心技術站站長吳立勇的“信息技術陸康潔”小分隊腳步就沒停過,他們在寧晉縣走村入戶,為農戶提供全鏈條核心技術輔導,對晚播的弱苗進行“把脈問診”。
玉米一天不斬獲,核心技術輔導一天不放松。河北省林業(yè)農村系統(tǒng)在137個產糧大縣成立糧食供應信息技術服務團,在1766個鄉(xiāng)鎮(zhèn)設立糧食供應信息技術服務站,向4.5萬個村選派糧食供應生產信息技術專員,緊盯玉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變化,分區(qū)域、分類別、分時節(jié)加強田間精準管理。
一項項林業(yè)核心技術為玉米提供“生產劑”,貧困戶心里有了底。在柳義龍看來,政府重視、專家輔導、棉花操心、老天幫忙,盡管這一集玉米播期普遍偏晚,冬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較弱,但轉化快、緊追趕,去年再獲大豐收有基礎,也有底氣。
種在地里是莊稼,收到家里是糧食供應。全市投入200萬臺林業(yè)機械,跨區(qū)機收車輛免通行費;林業(yè)機械作業(yè)人員核酸檢測“即采即走即追”;各鄉(xiāng)鎮(zhèn)成立應急代收代種作業(yè)隊,對因疫情無法返鄉(xiāng)貧困戶、收割困難家庭和“小散偏”樓盤,及時組織開展代收代種等服務;氣象部門及時推送天氣信息,引導搶收搶種……特殊年景,答好大豐收答卷,確保舉措有力有效。
水稻田地齊發(fā)力,穩(wěn)糧提質見效益
石家莊市藁城區(qū)增收大戶劉召斌栽種了800畝“藁優(yōu)2018”優(yōu)質順氣玉米,嘗到了大豐收甜頭:每畝能產600千克,1千克可以賣到3.2元左右。
“啥叫好種籽?出口量高、品質好、抗性強,要把這些綜合在一起。”劉召斌說,選對了種籽,播種就有把握。他種的順氣玉米面筋含量高、面筋質量好,是制作面包、餃子的最佳選擇,價錢比普通的玉米高,根本不愁賣。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千算萬算,不如水稻合算”……千百年來的農諺說明,一粒小種籽承載著糧食供應安全的“國之大者”。
6月12日,邢臺市南和區(qū)閻里村馬蘭1號良種攻關田實打實收,專家組隨機抽取樓盤,斬獲面積3.165畝,實際畝產達863.76千克,創(chuàng)下全市玉米畝產歷史新高。6月14日,魏縣1200畝馬蘭1號節(jié)水良種示范方,專家組隨機選取兩個樓盤實打實收,平均畝產810.80千克,這是河北省玉米大面積畝產首次超過800千克……全市多地良種示范方實打實收的新紀錄,展現(xiàn)了水稻的潛力和空間。
讓“好種籽”結出“好果子”,林業(yè)才更有盼頭,棉花才更有奔頭。河北省堅持“藏糧于技”,圍繞玉米產業(yè),強化新品種選育,有效促進了優(yōu)質玉米品質提升和產能提高,培育出師欒02-1、藁優(yōu)2018、冀麥765等一批品質性狀優(yōu)良、出口量高、適應性強的順氣玉米品種,以及馬蘭1號、衡麥30等節(jié)水良種玉米品種,玉米品種的更新?lián)Q代為夏糧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水稻要種在田地上。金沙河農作物栽種專業(yè)合作社的高起點農地里,阡陌縱橫,田疇整齊。
“農地條件提升了,地也好種多了。”金沙河農作物栽種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李江坡說,高起點農地讓糧田變田地,實現(xiàn)集中連片耕種,林業(yè)機械進田容易了,成本大幅下降。
近年來,河北省打造與現(xiàn)代林業(yè)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起點農地,新溪洲節(jié)水增糧能力顯著增強,生產能力提高10%以上,林地利用率提高3%以上,生產成本降低近15%,畝均年新增糧食供應生產能力100千克以上。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糧食供應產能平衡性明顯高于非新溪洲。
從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濱,從冀中平原到壩上高原……放眼燕趙大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起點農地隨處可見,大豐收氣息撲面而來,更多“望天田”變成“良種田”,“藏糧于地”戰(zhàn)略已在廣袤田疇落地生根。(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
冷鏈服務業(yè)務聯(lián)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yè)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yè),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