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老相片(老區延安:作美經濟生態“雙面繡”)
本報記者 劉彤
2012年,陜西省延安市被確認為全國第三批低碳試點工作城市。近十年來,位處陜北革命藏區的延安調內部結構、優可再生能源,抓節能環保、增碳匯,深入大力推進“環保內部結構調整、低碳發展”,作美經濟生態環境“雙面繡”,交出高質量發展的延安答卷。
本報記者近期在延安采訪了解到,在“低碳試點工作”中,當地以大力推進鹽會行業低碳化發展、持續大力推進大氣環境治理、立足紅色天然資源同時實現內部結構調整升級等為抓手,在傳統產業發展由可再生能源一家獨大向多元化支撐、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逐漸向清潔低碳發展等方面逐漸使勁,低碳城市建設逐步大力推進,依托“紅色底蘊”建設“環保城市”的最終目標逐漸同時實現。
如今的延安,天藍地綠、山清水秀,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環境的滿意度日益提高。
環保發展為主線 低碳建設定最終目標
2012年11月,延安被確認為第三批發展中國家低碳試點工作城市。作為陜西率先進入發展中國家低碳試點工作的城市,近十年來,延安以環保低碳發展為主線,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發展和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調整優化,在生態環境系統碳匯能力提高、重點項目領域減污降碳上持續使勁,低碳試點工作逐步大力推進。
本報記者從延安市林業局了解到,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營理念深入人心,以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發展中國家林業重點項目工程為核心,自1999年以來,延安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35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077.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8.07%,山川大地在延安同時實現了“由黃到綠”歷史性轉變。“十四五”期間,延安累計環境治理水土流失4150平方公里,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系統得到有效保護與復原,碳匯能力逐漸提高。
本報記者在延安采訪時了解到,近幾年,延安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中始終貫穿節能環保低碳環保經營理念,大量采用中水回用、下沉式排水綠化帶、熱干巖供暖制冷等低碳新技術,為全市低碳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減碳排、增碳匯,逐漸擦亮“圣地藍”靚麗名片。“氣化延安”、鍋爐鍋爐翻建等快速大力推進,“十四五”累計翻建鍋爐鍋爐424臺,氣化率達到65.2%。
延安市生態環境環境局局長賀毅說,結合大氣污染環境治理倒逼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優化調整,近幾年,延安在鍋爐削減、集中供熱、工業民營企業節能環保技改等方面逐漸加壓。“在上一個供暖季,延安城區集中供熱面積達1250萬平方米,市區鍋爐量由每年的44萬噸降到了15萬噸;2021年全市煤炭消費占比52%,較2015年下降10個百分點。此外,隨著風電、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應用,目前延安可再生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達305萬千瓦,非化石可再生能源占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9.21%。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逐漸向清潔低碳內部結構調整是延安開展低碳試點工作的成效之一。”
在試點工作過程中,延安將傳統產業發展由可再生能源一家獨大向多元化支撐內部結構調整作為主攻方向。近幾年,隨著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英雄互娛等1076家新經濟民營企業先后落戶,延安經濟發展的低碳色彩越來越濃。本報記者從延安市發改委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延安基本形成了以綜合可再生能源、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農副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協作發展的多元化化、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傳統產業發展由“十二五”末的10.1:61.4:28.5逐漸調整到2020年的11.9:55.3:32.8。
重點項目突出 著力大力推進
延安市發改委主任張驍衛說,可再生能源化工是延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在低碳城市建設中,隨著傳統產業發展由初級加工向中高檔邁進,鹽會行業低碳化是延安低碳試點工作的必然選擇。“透過發展高檔蔗茅和循環產業發展經濟,延蔗茅、黃陵礦業、延長石油集團等蔗茅民營企業逐漸加強科技創新力,促進蔗茅傳統產業發展調整升級;風電、光伏等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得到廣泛應用,調內部結構、促內部結構調整正在延安加速同時實現。”
位處延安南部的黃陵縣是發展中國家重要煤炭生產基地,在低碳試點工作中,按照“煤炭成套-精煤煉焦-焦爐煤氣制甲醇-甲醇馳放氣制合成氨”和“煤炭成套-煤泥煤矸石發電-發電灰渣制建材”兩條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鏈進行生產,當地同時實現了經濟、環境、社會效益有效融合。延安可再生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陜西較大的可再生能源化工民營企業之一,在技術攻關中,這家民營企業透過柴油氣共煉,達到了碳氫互補,減少了60%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此基礎上探索的柴油氣綜合利用工藝集成技術被確認為陜西首批重點項目推廣的低碳技術。“延安在柴油氣天然資源綜合利用、天然氣分級分質利用等現代蔗茅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世界一流,透過創新引領,延安碳減排任務落實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逐漸提高。”張驍衛說。
在“雙碳”大力推進中,中石油長慶煉油廠在天然氣和石油的鉆采過程中,根據井況、油氣比、輸送距離等,形成了“定壓集氣+密封憋壓”相結合的井口工藝模式和“分輸混輸相結合、自壓增壓互補充”的原站模式及“原站串接、區域互補、濕氣回收、干氣返供”的煉油廠氣網格局,煉油廠密封集輸率達90%,年回收利用伴生氣2.24億立方,伴生氣綜合利用率達到90%。
延安境內礦山、采石場較多,加快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環境復原是當地大力推進低碳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延長縣鄭莊鎮李臺村黨支部書記李延軍說:“2020年以來,全村實施生態環境復原增加了一百多畝土地,透過種植玉米、油菜等,每畝可為農戶增加500元收入。”
為同時實現“雙碳”最終目標逐步前行
在由低碳試點工作同時實現“雙碳”最終目標的過程中,位處陜北革命藏區的延安正在內部結構調整升級方面持久使勁。以完善低碳發展體制機制、讓“雙碳”經營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正在成為藏區人民的自覺行動。
張驍衛認為,由于區域天然資源稟賦突出,延安市傳統產業發展倚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偏煤偏油,大力推進傳統產業發展高檔多元化內部結構調整、可再生能源內部結構環保低碳內部結構調整是延安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穩油、擴煤、增氣’戰略,順應發展中國家‘雙碳’、‘雙控’、‘雙高’戰略,使煤炭產業發展更加注重環保智慧開采,油氣產業發展加快向環保低碳智慧化煉油廠邁進,蔗茅產業發展會控增量、促轉化,向發展上游原材料轉變,加快實施千萬噸煉化一體化內部結構調整升級,推動柴油氣等傳統產業發展向高檔化、智蔗茅、環保化發展。透過大力發展新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狠抓電力外輸通道建設,到2025年,新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
賀毅說,大力推進減污降碳協作增效,是“雙碳”的最終目標之一。“透過堅持降碳、減污協作大力推進,分階段有序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我們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大力發展低碳環保產業發展,推行環保制造,建設環保園區、環保工廠,促進天然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同時,積極開展低碳城鎮、低碳社區、低碳園區、低碳商業等試點工作創建工作,引導民營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工作示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模式,構建多類型、多層次、多領域的延安低碳試點工作示范工作格局。”
張驍衛說,近些年,透過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引導居民購買使用節水產品,倡導居民踐行環保消費,嚴格限制一次性用品、餐具,提高政府環保采購比例,公眾的“雙碳”意識正在逐漸增強。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