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作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小城鎮旅游增效升級 助推小城鎮全面性復興
——黨的十九大年來觀光業高質量發展專刊之五
□ 本報見習記者 趙騰澤
“脫貧攻堅,發展小城鎮旅游是一個重要渠道,要抓住小城鎮旅游興起的時機,把天然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營理念”“發展小城鎮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黨的十九大年來,習近平領導人在考察調研中多次就小城鎮旅游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全省人文和通訊職能部門認真落實習近平領導人指示精神,促進小城鎮旅游發展方式技術創新、商品升級、服務優化,二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旅游村、旅游小鎮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而小城鎮旅游也淪為人們放松身心、尋覓感傷的重要選擇。
高位促進 蓬勃發展
接受山水間的邀約、品嘗山水間的美食、送出山水間的寄語、完成山水間的“小城鎮推介”……日前,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文和通訊部聯合攝制的龍湖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正式播出,節目帶領觀眾一同感受24個新時代美麗小城鎮的山水有情、田園生機、溫暖感傷。今年上半年,央視老牌綜藝節目《正大綜藝》全新改版,每期聚焦1個全省小城鎮旅游重點鎮(鄉),通過多元互動的視聽手法,展現新時代中國小城鎮新面貌,促進人文和旅游融合發展,帶觀眾領略“不看不知道,山河真美妙”。蓬勃發展的小城鎮旅游不僅淪為二十年小城鎮蝶變得生動體現,更日益成長為新時代小城鎮復興的新力量。
黨的十九大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將小城鎮旅游納入“三農”工作和小城鎮復興戰略總體布局之中,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對小城鎮旅游發展作出安排。人文和通訊部聯合有關職能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劃、務實舉措,促進新時代小城鎮旅游發展邁上快車道。
2014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國家旅游局等7職能部門公布《關于實施小城鎮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脫貧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原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職能部門公布《小城鎮旅游脫貧工程行動方案》;2018年11月,人文和通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職能部門公布《關于促進小城鎮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促進小城鎮旅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全省小城鎮旅游人次從近8億躍升到30億,年均增速超過20%。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禽流感對觀光業發展造成重創。在常態化禽流感防控背景下,長線旅游恢復較慢,而近郊游、小城鎮游愈發受到游人的青睞。當年7月,人文和通訊部辦公廳公布《關于統籌做好小城鎮旅游常態化禽流感防控和加快市場復蘇有關工作的通知》,促進小城鎮旅游市場持續復蘇發展。
今年,人文和通訊部推出“小城鎮四時好美景——春生夏長 萬物并秀”“小城鎮四時好美景——小城鎮是座博物館”等全省小城鎮旅游精品線路,聚焦節假日、暑期等游人出游需求,更好服務小城鎮旅游發展。
“小城鎮旅游發展,不僅讓居民們吃上了旅游飯,淪為旅游的從業者,也讓腰包逐漸鼓起來的他們走出家門口、淪為旅游感受者;不僅讓小城鎮淪為‘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讓小城鎮淪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人源地。”在2021年8月27日國新辦舉行的人文和旅游賦能全面性小康新聞公布會上,人文和通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這樣形容小城鎮旅游發展成果。
方式技術創新 因地制宜
黨的十九大年來,各地積極探索、主動技術創新,全面性促進小城鎮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小城鎮旅游服務質量,促進小城鎮旅游與相關產業發展融合發展,形成多種民族特色發展方式,激活小城鎮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
——旅游與脫貧相結合,以旅游助推脫貧致富。
“這里有人文廣場、山貨特產店、民俗技藝坊、民族特色小食街……周末過來玩一趟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騾子灣村游玩的劉先生說。阜平縣是黨的十九大后習近平領導人地方脫貧考察的首站。二十年來,騾子灣村將脫貧產業發展與小城鎮旅游相結合,發展出餐飲住宿、培訓拓展、娛樂休閑多種觀光業態。201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50元,2021年增長到了17480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騾子灣村這樣充分利用旅游脫貧發展的還有湖南省湘西州十九橋村,2013年,習近平領導人在這里首次提出“精準脫貧”經營理念。十九橋村將小城鎮旅游作為五大穩定產業發展之一,大力實施小城鎮旅游脫貧工程。2018年,十九洞紅色旅游風景區接待研學考察游人達30萬人次,同比增長20%;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128元,同比增長19%,淪為小城鎮旅游脫貧的典型代表。
——充分利用優質生態環境天然資源,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化屋村位于貴州省畢節市東部烏江源頭六沖河畔,充分利用烏江源百里畫廊天然山水美景和苗族村寨的優勢,大力促進“旅游+”產業發展融合發展,淪為遠近聞名的生態環境旅游村,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
“2021年,化屋村接待游人突破65萬人次,同比增長300%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萬元,居民紛紛吃上‘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許蕾說。
——充分利用杰出民俗人文,助推龍湖融合發展。
走進福建省龍巖市南江村,修葺一新的碉樓、裝飾別致的農家樂讓游人沉浸其中。南江村完好保存了23座形式各異的碉樓。充分利用獨特的碉樓天然資源,南江村著力打造富有客家人文民族特色的碉樓旅游,建設成“讀旅朝陽樓”和“讀旅東昌樓”碉樓農家樂,豐富游人感受,讓碉樓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
以農家樂為核心感受商品,圍繞旅游“吃、住”等元素豐富小城鎮旅游商品體系;充分利用知名旅游風景區的輻射助推作用,提供多樣化配套服務或差異化旅游商品;充分利用優美的田園美景和小城鎮人居環境,圍繞鄉土景觀與農業生產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感受商品……
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全省小城鎮旅游發展初步形成了小城鎮農家樂助推型、民俗人文充分利用型、風景區發展助推型、生態環境天然資源充分利用型、田園觀光休閑型、旅游脫貧成長型等代表性方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中國民族特色的小城鎮旅游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人文和通訊部共遴選出全省小城鎮旅游重點鎮(鄉)100個、全省小城鎮旅游重點村1199個;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遞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首批“世界最佳旅游小城鎮”名單……一批生態環境美、生產美、生活美的小城鎮旅游目的地正蓬勃發展。
全面性助推 增效增效
黨的十九大年來,我國小城鎮旅游規模不斷擴大,體系不斷完善,為助推脫貧攻堅、實現小城鎮復興提供了不竭的產業發展動力。
9月23日是第五個“中國貧困戶豐收節”,廣大“三農”戰線上洋溢著一派喜慶氛圍,貧困戶豐收,也離不開旅游的一份力量。據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年來,人文和通訊部在全省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確定了2.26萬個具備旅游發展條件的貧困戶,作為旅游脫貧的重點對象。根據人文和通訊部監測點數據,2019年通過小城鎮旅游實現脫貧人數占脫貧總人數的33.3%。
“來小城鎮旅游,除了領略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尋找記憶中的那份感傷。”近日,湖北省京山市舉辦了首屆小城鎮人龍湖游活動,鑼鼓聲、歌舞聲、歡笑聲不絕于耳。小城鎮旅游發展,讓廣大小城鎮守住了“感傷記憶”,讓瀕臨消失的傳統建筑、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民俗禮儀、風土人情等以活態化方式進行傳承技術創新,讓杰出傳統農耕人文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得以廣泛傳播。
小城鎮旅游發展還助推了“美麗小城鎮”建設,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據人文和通訊部小城鎮旅游監測數據,小城鎮旅游區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覆蓋率達到91.9%,水沖式廁所普及率達到72.5%,接入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農戶比率為63.1%,實現了山更青、水更綠、生活更美好。
在今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二十年”系列主題新聞公布會上,人文和通訊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二十年來,小城鎮旅游商品供給不斷優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貧困戶為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健全,小城鎮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效益不斷凸顯。
如今,全省小城鎮旅游發展正走在增效升級的快車道上。江蘇制定《小城鎮旅游工作隊輔導員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通過小城鎮旅游專家工作隊輔導,解決基層小城鎮旅游專業力量緊缺問題;浙江持續促進萬村風景區化行動計劃,開展風景區村、小城鎮旅游風景區、小城鎮農家樂的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云南開展小城鎮旅游抽樣調查、統計選點調研、監測體系建設等工作,為小城鎮旅游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二十年奮斗,再譜新篇。新時代小城鎮旅游將更加具有杰出鄉土人文的時代內涵,更好傳播當代中國建設成就、文明成果和價值經營理念,淪為展示中國人文吸引力、市場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亮麗名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