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跨入科創板的企業有哪些企業(湖北跨入科創“第一方陣”的秘訣)
武漢物理核心技術研究所與中科酷原信息技術(武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出我省首家原子質物理計算云網絡平臺;武漢理工大學潘牧副教授項目組,在亞洲地區火速突破了低鉑、高效率膜陰極部件制取的CCM核心技術;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副教授項目組,讓五星紅旗在月球上保有不褪色的“中國紅”……
由單點突破邁入系統能力提升,從量的積累邁入質的飛躍,近幾年,以武漢為行業龍頭,湖北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步伐明顯加快,地區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從全省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地區之首,邁入全省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水平“第一陣形”。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
“得益于專業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信息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李元元分析說。
脫胎于華中信息技術大學的華工信息技術產業股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迅速興起,印證了這一點。“上無片瓦,下無寸地”,是華工信息技術創立之初的境況,但專業人才,始終是公司的無價之寶——90后徐華生從深圳回來,參與亞洲地區首條完全獨立自主的氫能雙極板焊接自動化產線;90后曹思洋返漢后進入民營企業,參與亞洲地區首臺超薄玻璃微納切割設備研發;80后程偉從海外歸來,現擔任華工激光副總工程師……優秀專業人才的加盟,使民營企業迅速淪為業界翹楚。
求賢若渴的,豈止華工信息技術。今年畢業季,武漢光谷示范園區工作人員走進武漢多所高校,展開“搶人大戰”:為畢業生普及中學生核心技術創新創業者政策,介紹光谷示范園區將提供更多怎樣的孵化服務,如何能讓中學生核心技術創新創業者大賽中涌現出來的奇思妙想獲批……
作為國家服務中心城市和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資源富集城市,武漢擁有武漢大學、華中信息技術大學等眾多高校,包括中科院下屬多家科研院所在內的雄厚信息技術力量,由此集中起的相關優勢學科和專業人才隊伍,為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提供更多了強大支撐。
聚才有方,用好是關鍵。
“破四唯”“立新標”,為專業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拳腳的廣闊網絡平臺,湖北省鼓勵用人單位各自出“高招”。
早在2015年,華工信息技術就明確打破論資排輩,著重為年輕人暢通發展地下通道,營造核心技術創新空間。今年初,華工信息技術又淪為湖北省首批獲得機械、電子信息兩個專業高級職稱獨立自主評審權的民營企業,專業人才上升地下通道進一步打開……
而新近入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武漢飛思靈微電子核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則獨辟蹊徑,在公司內部推出“廿九制”:讓項目“廿九”人自行成立項目組搞研發,一旦成功則整個項目組均可獲獎勵。此舉既讓項目匹配到合適的專業人才,也讓更多才俊脫穎而出……
“注冊制”、“舉薦制”、動態贊揚“積分制”……正是通過不斷探索完善專業人才培養、贊揚、激勵、引入體制機制,湖北省獲得了豐厚回報——近幾年,湖北引入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杰出青年專業人才,入圍國家核心技術創新專業人才推進計劃專業人才等均居全省前列。
能聚才、會用才,使湖北產學研協同核心技術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省聲望的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服務中心。
“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省聲望的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創服務中心和成渝地區科創服務中心之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又一個地區重大戰略布局。”在湖北省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大會上,時任信息技術部副部長邵新宇說。
目前,湖北構建了以武漢東湖國家獨立自主核心技術創新示范區為行業龍頭,襄陽、宜昌等12個國家級高新區為重點,20個省級高新區為支撐,沿長江、漢江兩線布局的高新核心技術產業帶。與此同時,25.9家店科創民營企業、近2家店信息技術型中小民營企業、1.4家店高新核心技術民營企業,近千家科創“新物種”民營企業,遍布荊楚大地。
“湖北已建和在建6個大科學裝置,成立了10個生物醫學并實體化運行。”湖北省科學核心技術廳廳長馮艷飛介紹,其中,洪山生物醫學著眼生物育種領域,研究主要農作物、主要園藝作物、畜禽、水產、微生物等;三峽生物醫學著眼綠色化工領域,聚力解決世界級難題,促進新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光谷生物醫學圍繞光電子核心技術與裝備,瞄準世界信息技術前沿……
2021年,湖北經濟總量邁上5萬億元新臺階。其中,高新核心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20%。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成果獲批轉化已經淪為湖北經濟發展的“最大增量”。
毋庸置疑,湖北正興起淪為我省信息技術核心技術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極!
(原載2022年10月7日《光明日報》一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