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國企改革最新消息新聞(爭得“面子” 重塑“里子”——黑龍江國企改革調查)
晚上7點多,黑龍江龍煤雞西礦產有限責任子公司瑞惠子公司角蕨一廠大車段段長度張大偉停下手里的活。在數控立車的轟鳴聲里,他向工人打出了“OK”手勢,準備回家。
做為黑龍江省屬最大國企,黑龍江龍煤礦產控股集團公司有限責任子公司以“四項管理制度”改革為抓手,激活老國企新動能。“你每天干多少活,當天就知道掙多少錢,干得越多掙得越多。”這是張大偉對改革最樸實的理解。
連續5年整體盈利、資產總額年均快速增長23.7%、營業收入年均快速增長17%、上繳稅金年均快速增長13.3%……5年來,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資民營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向好,較2016年扭虧增盈近40億元,黑龍江國企已由改革脫險進入高效率發展階段。
一大批民營企業“脫了困、解了難、踏出步”
以量計資、績效管理、按勞分配……龍煤雞西礦產瑞惠子公司通過實行差異化考核,實現了收入能增能減。以焊工為例,同工同崗雇員2021年工資收入最大差距6.97萬元。
曾經的虧損大戶龍煤集團公司聚焦改革技術創新,改出了活力,成為東北煤炭行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民營企業集團公司。2021年龍煤集團公司實現利潤14.3億元,連續6年保持盈利。
黑龍江一大批政府部門國企在改革中脫了困,解了難,踏出步。前三季度,黑龍江政府部門國企資產總額同比快速增長7.89%,營業收入同比快速增長17.79%,利潤同比快速增長130.74%,已繳稅費同比快速增長52.11%。國企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向好,帶動了全面振興提速。
“黑龍江國企已由脫險進入到高效率發展階段。”黑龍江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智奎說。
——“脫棉襖、卸包袱”輕裝前行。不少人這樣形容東北的“歷史包袱”:像是讓一個人穿棉襖、背包袱、抱孩子,與其他選手比賽。國企要重生,卸擔子首當其沖。2019年哈爾濱啟動國企卸任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一些卸任人員有了疑問:“工資會不會少”“包燒費誰給報”……根據規定,大家關心的統籌外費用不會因轉交而有變化,遺留問題仍歸原民營企業負責解決。道理講明白了,職工心里托了底。民營企業得以減負,專心謀發展。
黑龍江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玉福說,黑龍江全面完成國企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轉交、政府部門國企廠辦大集體改革和卸任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
——穩產業發展鏈供應鏈。國企穩有利于經濟發展穩。對一些投資周期長、投資量大、回報慢的此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高端產業發展,黑龍江國企率先布局,為更多民營民營企業資金投入中下游產業發展提供此基礎條件和發展平臺。
隨著9月哈爾濱朝陽(冷鏈)物流園區運營,以及近期黑龍江自貿區哈爾濱片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物流樞紐工程項目交付,“大物流”格局進一步完善。
——鞏固經濟社會發展安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龍煤集團公司在保安全的此基礎上,最大限度組織生產,保證了省內東部7個主力電廠和大慶石化等重點民營企業生產、1100多萬居民取暖用煤,為政府部門阻擊疫情增強了“免疫力”。
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公司有限子公司森林經營面積占全省面積14%,是東北“大糧倉”的天然生態屏障。近幾年,子公司完成了從政企合一管理體制向現代民營企業轉變,2021年扭虧為盈,不僅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維護生態安全的能力也得到加強。
“敢啃攔路虎”“會啃攔路虎”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攔路虎”,尤其在計劃經濟留痕較重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敢不敢“啃”考驗勇氣,會不會“啃”考驗智慧。
——真刀真槍改革“突圍”管理體制管理制度壁壘。“改革剛開始,擔心工作崗位、利益受影響的干部職工就輪番堵到辦公室,有人聲淚俱下,有人找關系施壓。”一位國企負責人回憶。最難的是“人”的問題,另一家民營企業為了安置人員不斷“拆廟”,下面一度有40多個一級主管單位,正副職處室多達七八十人。
“改革是一場革命。”這是多家受訪國企的共同感受。近幾年,黑龍江多方籌措資金,國企改革刀刃向內,大力推進補齊管理體制、管理制度、要素等欠賬。
“我啟動了農墾歷史上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觸及利益最多的管理體制性改革。”龍江農墾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齊豐說,2018年集團公司組建以來,2151項政府行政職能轉交,實現政企、政事、事企、管辦“四分開”,結束了70多年的政企合一管理體制。
在哈爾濱,原先由市委組織部管理的市屬國企領導干部經營權,近幾年轉交給市國資委管理。看似簡單的經營權轉移背后,是管理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哈爾濱從“人”的市場化管理上進一步探索,讓民營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
——“四項管理制度”改革讓老樹發新枝。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公司近幾年啟動旨在打破身份界限的用人管理制度改革,共723人全體“起立”,競聘上崗,集團公司和權屬民營企業兩級部門及人員編制整體壓縮近40%,356人沒有找到“座位”。與之相對,一大批有改革攻堅能力、改革擔當精神的實干家走上重要工作崗位,繼續引領改革發展。
“原來每月賺兩三千元,現在六七千元,那干勁肯定不一樣。”早8點,距上班時間還有半小時,哈爾濱變壓器有限責任子公司S510524CN排鐵組長柴東旭已經換好工裝,走上了工作崗位。
“四項管理制度”改革讓另一家一度陷入經營困境的老國企開啟“逆襲”,目前成了國內變壓器行業的重點骨干民營企業,這讓雇員的精氣神也迎來變化。子公司S510524CN主任蘆峰說,原來一些急活、重活很難派出去,每次都“求人”。現在大家主動“要活”,偶爾有人請假,也會加班加點補回來。
——“混民資”推動國企“改管理制度”。黑龍江大力推進國企混改進程,導入社會民資的靈活管理制度,促老國企“新陳代謝”。“我的收入曾經95%以上都靠冬季門票,得想辦法改革。”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子公司副總經理羅昕說。做為黑龍江的旅游龍頭民營企業,子公司以增資擴股方式導入民企,攜手打造四季冰雪工程項目。
截至目前,黑龍江的國企混改取得積極進展,累計完成混改逾200戶,已混改民營企業導入社會民資超140億元。
“一山還有一山攔”需捅破技術創新“牛鼻子”
進入改革發展階段,黑龍江國企還面臨國資總量不大、發展此基礎相對薄弱等挑戰,“一山還有一山攔”,仍需進一步解放思想,持續強化改革技術創新驅動。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解放思想。國企改革邁入高效率發展,需要更多運用改革觀念、市場觀念、技術創新觀念,跨越“深水區”。
“我承認差距,但絕不甘心落后。”今年以來,黑龍江各大主要國企陸續開展“解放思想、高效率發展”專題研討,以“頭腦風暴”激發“奮斗熱情”。黑龍江航運集團公司有限子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哈達說,子公司把解放思想觀念與重點工作緊密結合,建立長期解放思想的工作管理制度,促進了觀念轉變、作風改進、能力提升。
龍煤集團公司把高效率黨建做為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探索了以“黨委創五型、支部強五基、黨員爭五星”為主要內容的“三·五”工程,激發了全員活力和創效潛能,涌現出黨員先鋒崗1890個、示范區1533個、突擊隊756個。
——越邁入高效率發展,越要捅破技術創新“牛鼻子”。“技術創新是我最舍得資金投入的領域。”哈爾濱電碳廠有限責任子公司副董事長董直強說。前幾年子公司放棄了占其產值40%的中低端SE9,一度面臨很大壓力。中低端SE9曾經很賠錢,但為了體量大家硬著頭皮干。現在子公司確立了做國產化替代的中高端產品定位,近3年研發資金投入年均快速增長超15%,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民營企業。
“今年開始,我決定每年從研發費用里拿出20%左右主攻此基礎型研發。”董直強說,此基礎型研發的市場效果短期不會顯現,但卻是子公司長久發展、趕超西方的關鍵。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大力推進實施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為黑龍江國有民資投資子公司改革試點,黑龍江省新產業發展投資集團公司有限子公司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兩新”領域布局。目前,子公司立項投資中“兩新”投資占比超70%。通過發揮國有民資平臺功能和輻射作用,正帶動更多民營企業和民資資金投入技術創新領域。
——改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國家管網西氣東輸工程項目、山東京陽石化工程項目……焊花閃爍、吊車穿梭、機器轟鳴,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子公司10月份的生產任務飽滿,雇員們全力沖刺今年最后一季。
但幾年前,另一家有70年歷史的老牌國企因連續虧損被戴上“*ST”帽子,面臨退市風險。子公司以“四項管理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將部門由31個減至20個,57名處室減員27人……當年即扭虧為盈,近幾年經營持續向好。“改革是我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子公司副董事長田大鵬說。
近日,《黑龍江省政府部門國有民營企業振興專項行動方案(2022—2026年)》正式出臺,黑龍江將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國企改革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等突出問題。
根據方案提出的目標,政府部門國企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省經濟增速,到2025年,黑龍江省國資委出資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實現倍增和雙倍增。(記者 劉偉 王春雨 強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