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驅動為核心,構建冷鏈產業數字化生態,瑞云冷鏈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100%!
數字化旋渦推動了眾多領域的技術創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各行各業的工作方式,也重塑了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我國政府曾在多個公開會議中強調數字經濟的關鍵作用,并提出要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規劃。
與此同時,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線上經濟的蓬勃發展,冷鏈物流行業在中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推動中國冷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立于2020年的瑞云(深圳)冷鏈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云冷鏈)以科技為驅動,致力于打造網絡化、數字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平臺,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全場景端到端的冷鏈物流集成服務,以提升行業效率、降低全鏈成本。
物流老兵創業,打造“零擔網絡+運力平臺”談起創業初衷,瑞云冷鏈聯合創始人&CSO李秀強說到,瑞云的創始團隊均為在物流行業擁有20余年從業經驗的行業老兵。在陪伴中國冷鏈行業成長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一方面積累了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的深刻認知;另一方面也對行業的發展瓶頸和痛點形成了獨到見解,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2020年的疫情給整個物流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身處行業發展轉型窗口期,我們逐漸意識到要想在冷鏈物流行業取得更大突破,必須加大投入并采取更專精的態度。因此,在深思熟慮之后我們決定創業,以更加專注且專業的姿態繼續深耕冷鏈行業。”李秀強繼續說道。
從當下行業的市場格局來看,國內冷鏈行業尚處在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行業和服務的標準化與企業如何降本增效是行業發展面臨的兩大核心痛點。尤其是我國冷鏈行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市場集中度較低,這造成我國冷鏈物流資源過于分散,極大地限制了企業的規模經濟,同時也導致行業的標準化程度較低。
“我們認為,數字化改革與轉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李秀強回答道,“對此,瑞云冷鏈不斷優化數字化平臺及服務,探索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即通過‘零擔網絡+運力平臺’的戰略布局實現冷鏈物流服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推動行業由傳統的分散競爭,向高效、集成的網絡化合作進行轉變。”
首先,瑞云冷鏈線下搭建的全國化冷鏈零擔網絡通過“直營+事業合伙+加盟”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33個自有轉運中心、開通118條核心節點干支班車、鏈接60+家事業合伙人企業和500+家加盟商,冷鏈業務覆蓋全國1700+區縣。目前全國化冷鏈零擔網絡的日均處理貨量超過1萬噸,達到行業頭部水平。
其次線上方面,瑞云冷鏈打造了一款專注于冷鏈市場運力服務的交易平臺和履約平臺——冷運寶,通過大數據和強大的算法能力,將貨主端和運力端進行合理定價并高效匹配和智能調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冷鏈運力的滿載率和返程配貨效率,提升行業效率、降低全鏈成本。
“目前,瑞云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冷鏈服務,已在4年時間里將物流網絡覆蓋全國,推動冷鏈行業從專線時代進入網絡時代。并且這些事業合伙人和加盟商都是各地非常優秀的老牌物流企業。瑞云相當于集結了業內數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冷鏈物流企業,共同打造冷鏈產業的全國性集群,并與其攜手推動中國冷鏈物流事業的標準化、規模化、數字化發展。”李秀強說道。
科技賦能,讓冷鏈流通更高效、更透明、更安全四年沉淀,瑞云冷鏈已從無到有、從0到1,逐漸成長為冷鏈物流行業的頭部企業。
當然在成長的過程中,瑞云冷鏈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與中國物流巨頭的正面交鋒。而在遵循相同商業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依靠科技力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為行業、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成為制勝的關鍵。
對此,瑞云冷鏈自成立之初便大力加強對自有研發力量的持續投入。李秀強說道,“瑞云冷鏈目前擁有一支60余人的獨立研發團隊,已成功構建了涵蓋訂單處理、中臺運營、后臺管理、數據報表和冷鏈行業數據AI大模型的全鏈條自主研發系統,并擁有近40項軟件著作權。自2021年起,我們便開始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解決智能定價、智能調度、智能風控預警及干預等業內關鍵問題。”
例如,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定價系統可根據貨物信息、溫度要求、重量體積、線路、產季車輛分布、車源運營動態等,通過智能算法測算運輸價格,同時結合市場價格實時采集、更新價格數據庫,實現智能定價,有效解決了上下游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運價需求矛盾問題。據介紹該系統所生成的報價獲得了超過80%客戶的認可。
再者,智能調度系統可通過分析用戶訂單和車輛實時位置,結合智能算法、AI語音和短信等多種自動觸達手段,為訂單匹配合適的車輛,顯著提升了冷運寶的成單率。據李秀強介紹,目前該系統的成單率已達60%-70%。相比之下,一般貨運平臺的成單率通常在10%-30%之間。
此外,為了實現對冷鏈物流全過程的精準控制和智能管理,瑞云冷鏈還投入AIOT設備并開發了智能風控預警及干預系統。從運輸途中的溫度監控,到倉儲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再到配送終端的精準定位,線上平臺都通過“科技驅動”的方式實現了對冷鏈物流的全方位把控。
談及平臺的搭建邏輯,李秀強表示,“構建冷鏈產業互聯網平臺的難點在于,互聯網專家可能不熟悉產業細節,而產業內行可能缺乏互聯網思維。要想用互聯網技術顛覆傳統產業,首先需要深入參與并理解產業運營。因此,切實理解行業痛點,并有效地運用互聯網工具,這是產業互聯網平臺成功的根本,也是少有企業能夠突破的關鍵點。”
基于“網絡化、數字化”,走向“國際化”在全球經濟多變的大背景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根據《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24版)》的數據,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2023年全球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約為2928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約為733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約25%。
這一數據顯示了中國在全球冷鏈物流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并且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恢復和增長,中國乃至全球的冷鏈物流需求總量仍在進一步穩步上升。為了快速擴大市場份額,瑞云冷鏈作為業內領軍企業,已先后完成五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0億元。
借助資本的力量,瑞云冷鏈不僅加速了技術研發和全國零擔網絡的建設,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依托瑞云冷鏈在國內網絡化和數字化基礎能力,2024年公司正式啟動國際化發展戰略,并將海外市場作為業務增長的第二曲線,致力于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國際化”的護城河。
李秀強對此解釋道,“瑞云冷鏈在成立之初就以網絡化作為線下業務的堅實基礎,并將數字化作為運營的核心。在這兩大基礎上,瑞云發現國內冷鏈物流領域對海外進口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將國際冷鏈物流視為業務擴展的關鍵方向。而將在國內積累的網絡化和數字化經驗應用到國際市場,不僅是一種戰略上的延伸,也是降低國際貨運和國際貿易交付風險的有效途徑。”
隨著食品全球化流通趨勢加深,作為國內首批進軍海外市場的冷鏈物流企業,瑞云冷鏈以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作為起點,迅速建立了從原產地到銷售地的全場景數字化冷鏈物流服務,為中國餐飲出海企業提供冷鏈供應鏈服務保障。除了東南亞市場外,團隊還計劃在未來將業務擴展到日本、韓國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以全面推進其全球化戰略。
行業標準化方面,瑞云冷鏈被指定為行業唯一的“冷鏈零擔標準化試點企業”“冷鏈運力價格指數試點平臺”。這些認定不僅體現了瑞云冷鏈在技術創新和行業標準化方面的成就,也為其在冷鏈物流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采訪的尾聲,李秀強表示,“面對行業挑戰,瑞云冷鏈作為新興力量,其首要任務是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建立線下網絡和線上平臺來推動一體化冷鏈服務的規模化效應。同時在此基礎上,瑞云冷鏈也期望通過頭部企業的模范作用,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向著數字化、標準化、高效率以及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濟南新能源公交每輛車平均補貼8萬元,冷鏈配送車定額補貼3.5萬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