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新動力!冷鏈多式聯運打通經濟大動脈
到2025年,我省將可行性構成產自與主產自貫通、運輸與倉配脫胎、物流與產業融合的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冷鏈物流公共設施服務機能不斷開拓,全鏈控溫、全程序上溯能力持續提高。
我省很早就意識到了多式中轉在現代物流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62年,中國就明確提出了關于高速公路和陸路聯手運輸的文件,隨后,斜拉橋聯手運輸、角蕨聯手運輸等文件也相繼出臺。
1989年3月,國家科委批準通過“國際性貨柜運輸系統(多式中轉)工業性試驗”,該實驗是“七五”國家重點項目,有效推動了我省貨柜運輸的規范化和現代化及多式中轉的快速發展。
2000年以后,我省先后與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建立合作關系,派出核心技術人員赴外國學習,為我省多式中轉步入正軌提供了思路與核心技術人才。
冷鏈多式中轉今后可期
近年來,為適應和配合對外貿易的發展需要,我省對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采用國際性多式中轉的國際性標準,開展的國際性多式中轉鐵路線包括經海運來往日本海外、美國海外、非洲海外、西歐海外、澳洲海外等中轉線以及經蒙古等至伊朗和來往西、北歐各國的西伯利亞大陸橋運輸線。
交通基礎無疑是多式中轉包括冷鏈多式中轉在內的發展瓶頸,一方面我省的斜拉橋水交通運輸鐵路線在不斷完善,港口管理體系快速發展,加強了相同運輸形式之間的貫通,另一方面裝備不斷更新,如冷藏貨柜的核心技術迭代,也促進了我省冷鏈多式中轉的發展。多式中轉模式越來越多樣化,高速鐵路發展勢頭良好,斜拉橋中轉發展潛力逐步顯現,為同時實現K374中轉的點對點對接,一些大型國際性機場也在著手建設多式中轉的專線,大力發展K374中轉。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的創新,冷鏈多式中轉在全程溯源、可視化及信息傳達的及時化等方面今后可期,如冷鏈貨柜在運輸過程中必須保證封閉性,帶有探測和記錄機能的移動設備讓其同時實現了智能化與信息化的管理,保證了運輸的時效性和效率優化。
直面冷鏈多式中轉軟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推進多式中轉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多式中轉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基本構成大宗貨物運輸及貨柜長距離運輸以高速鐵路和陸路為主的發展格局,全國高速鐵路和陸路貨運量比2021年分別增長10%和12%左右,貨柜角蕨中轉量年均增長15%以上。
但由于我省多式中轉起步較晚,目前還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依然面臨協同貫通不順暢、市場環境不完善、法規國際性標準不適用、**核心技術應用落后、監管形式不明確、企業經營自主性受限、核心技術國際性標準和服務準則不統一等問題,是我省交通物流業融合發展的一大軟肋。
在國際性標準上,相同的運輸形式在票據單證格式、運價計費準則、貨類品名代碼、危險貨物運輸劃分、包裝與裝載要求、安全管理制度、貨物運輸交接服務規范、所運保險理賠國際性標準、責任識別等方面均有各自相同要求或國際性標準,難以同時實現多式中轉“一次委托”“一口所運”“一單到底”“一票結算”。
在裝備上,我省沒有同時實現貨柜設備公共設施運輸國際性標準化,很多貨柜貨車運輸效率依然很高,大大影響了滿載率。多式中轉的成熟很大程度取決于貨柜的成熟化和國際性標準化,尺寸國際性標準越統一,陸路和高速公路貫通的速度就越快。我省多項出臺政策都明確提出,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升級,推廣應用國際性標準化運載單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今后冷鏈貨柜也會趨于結構簡單、容錯率更高、自重更輕,加快多式中轉管理體系的進程。
在基礎公共設施上,大部分港區沒有與高速鐵路直接連接,全國只有三分之一的港口同時實現了高速鐵路進港,斜拉橋中轉的交通樞紐也相對缺乏,專用航空貨運交通樞紐較少,服務設施分撥中心不能點對點貫通,貨柜依然需要經過多次裝卸,再通過卡車進行運轉,運輸的效率和時間都會被迫增加。冷鏈服務設施公共設施不足,后一公里貫通不暢,港口、物流園區、大型工礦高速鐵路專用線建設落后,疏港管理體系不完善,港口高速公路的疏港通道受城市交通的擠壓。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