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進口冷鏈防控躺平了嗎?進口產品到底能不能吃?|優頂特觀察
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暴發,由于從一塊切三文魚的案板上查出****核酸,所以進口三文魚被認定為此次的源頭。
防控專家進一步指出:進口冷鏈產品可能傳播源。自此,從進口水產品,到進口肉類,再到水果等,進口冷鏈食品站到了風口浪尖。
為了防范進口冷鏈傳播病毒的風險,國家對進口冷鏈食品開展監測。2020年7月,從進口白蝦中檢出病毒核酸,為此暫停了相關境外工廠產品輸華。
2020年10月,青島從進口冷凍鱈魚外包裝分離到活病毒。
2020年冬天,專家說,北方冬天寒冷,常溫下的物品也相當于冷鏈物品,也有傳播****的風險。
2020年底到2021年,由于先后從奶棗等常溫食品甚至是進口汽車配件、筆記本電腦等非食品上檢出**核酸。隨后對進口非冷鏈物品也開始消毒、檢測核酸。
二、進口冷鏈*怕什么?
進口冷鏈行業*緊張的時候,是2020年下半年。
其實,官方一直在努力做到客觀、謹慎發布有關信息。即便是在青島首次發現活病毒的時候,中國疾控中心表示:
——“病毒污染的物品上特定條件下尚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主要為相關行業從業人員。”
——“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的風險極低。**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的情況。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污染的冷鏈海產品而的。同時,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鑒測、消毒等措施,普通公眾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可以正常購買和食用進口生鮮。”
**、專業的媒體基本上也還是謹慎、客觀、完整地傳播官方信息。但有些地方媒體、自媒體就不一樣了。再加上某些專家過于強調“進口冷鏈產品存在傳播****的風險”、卻不講“風險比較低”,在各類媒體的傳播下,給進口冷鏈產品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副作用”:
談冷色變!
——各類媒體文章、視頻后面的評論區質疑聲一片。有的說進口貨問題很大;甚至有人喊“能不能全部停止進口?”“不吃進口貨行不行?!”
——消費者去超市、餐廳,一看到冷柜里面標簽上寫著“進口”,就想起媒體上專家的話,不敢買了;
——雖然在證照齊全、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商家可以經營進口冷鏈產品,但消費者普遍有顧慮,所以一些超市、餐廳干脆就不售賣了,嫌麻煩。有段時間,不管是燒烤店的鱈魚、鰈魚、魷魚,還是日料店的三文魚等刺身,還是快餐店的巴沙魚,食客指著菜單上的圖片要下單,卻被告知“沒有”“*近沒進貨”。
進口冷鏈*怕廣大消費者過于擔心
對冷鏈的政策持續一段時間后,業界普遍認為:要說對冷鏈行業的影響,如果分供應端(國外)、中間段(進口、物流)、消費端來看的話,其實影響*大的是消費端。因為:
——國外供應端:貨源充足,中國政府管的也很嚴,能夠進來的產品,肯定是沒問題的;
——中間段:雖然比以前要慢一點,但后來也習慣了;雖然有些費用,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總有人買單;
——消費端:雖然,對所有餐飲消費都有影響,但影響*大的,非進口冷鏈產品莫屬。消費端是帶動整個供應鏈產業鏈的“火車頭”、牛鼻子,如果沒有消費,一切都空談。
消費者談“冷鏈”色變,引起了業界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一些行業媒體大聲疾呼:與“人傳人”相比,冷鏈“物傳人”風險較低;不要夸大冷鏈風險!
2020年12月,有多位院士、專家表示:采購、食用進口冷鏈食品**風險非常低。
但是,不管行業業者怎么呼吁、專家怎么澄清,在全國上下嚴密防控的形勢下,消費者腦子里一旦形成“冷鏈傳播病毒”的印象,就很難改變了。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