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專稿 | 不忘初心——助推食品農產品供給優化和消費升級
時間:2023-01-02 10:10:23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食品農產品產業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對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食品、農產品關乎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食品安全戰略”,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對保障食品安全、品質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供給質量待優化,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消費升級受制約
目前,由于標準缺失、監管不足、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薄弱等原因,在迅速發展的食品農產品產業中,一方面,供給側存在“低端落后產能過剩,中高端優質供給不足”的現狀,而另一方面,消費端則面臨“安全消費、品質消費”的升級壓力。尤其是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領域,供給效率和質量仍處于“冷鏈不冷、冷鏈不成鏈”的初步發展階段,引發了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食品品質、安全問題,嚴重制約了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的消費升級,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一)統一的國家級標準缺失,冷鏈不成鏈非標準化的數據無法轉化成可互聯互通的信息化資源。標準化是數據領域的“書同文,車同軌”,是其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據統計,國內目前現有冷鏈標準或規范已達700多項,但缺乏國家級標準來統一冷鏈流通環境數據的采集、傳輸等標準,運輸、倉儲等冷鏈節點因無共通技術語言而成為彼此無法聯通數據的信息孤島,進而導致冷鏈節點不能貫穿成鏈,無法形成帶溫度、濕度數據的全程配送體系。
(二)環境數據可視化監控依據缺失,冷鏈不冷
全程數據可視化技術實現路徑缺位影響監管效能水平。目前,國內食品農產品在冷鏈流通過程中,尤其是經由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冷藏車、冷庫、冷柜、冷箱等設備設施進行運輸和倉儲的情況,其所處溫、濕度等環境數據均由物流企業單方面提供,且通常僅能在卸貨、驗貨等流通節點時得以勘驗。這既無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也無法呈現流通全程的實時溫度情況,即監控缺乏可視化數據依據。因此,市場中不乏有投機之人,為節省電力、油耗成本,利用監管體系漏洞,中途關停冷藏冷凍設備設施,導致冷鏈不冷,直接影響產品品質,甚至導致食品安全問題。二、秉持初心擔使命,信息化創新助力食品農產品優質供給與品質消費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已發展成為我國食品農產品貿易領域最大的行業組織。自1988年成立以來,商會始終堅持“服務商務工作大局、服務企業”的初心,邁入新時代,向創新要動力,繼續砥礪前行,努力引導食品農產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行業形成內生性增長方式。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的品質化需求與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針對此行業現狀,商會聚焦行業痛點,創新發展思維,有效整合行業與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大云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組班子、建隊伍、制標準、搭平臺、促合作,探索破除掣肘食品農產品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瓶頸。(一)擔當行業使命,堅持高位謀劃,組建專業團隊。
為助力推動我國食品農產品行業冷鏈流通標準化、信息化建設,2016年底,商會通過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評審,成為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以下簡稱“全國平臺”)建設運營單位。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項目組(以下簡稱“平臺項目組”)隨即在商會框架內成立,由商會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組長、副組長,在商務部市場建設司的指導下,為全國平臺建設運營方向把舵,整合專業人才資源,高質量謀劃設計。(二)牽住標準化“牛鼻子”,串聯冷鏈節點全鏈條。
在食品農產品冷鏈流通領域行業、企業標準繁雜、缺乏國家統一標準的大背景下,平臺項目組自成立之初始終把建立統一的國家標準作為首要任務。2017年5月,平臺項目組編制了《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建設規范》(以下簡稱“《建設規范》”)并上報商務部,同年7月商務部辦公廳以部文件(商辦建函[2017]304號)形式印發各地方商務主管部門。2018年5月,《建設規范》通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推薦性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編號20180945-T-322),商會作為起草單位成立了編制小組,正在穩步推進國標編制工作。《建設規范》將成為我國食品農產品冷鏈流通環境數據領域第一部國家標準,在國內首次對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所處冷庫、冷車、冷柜、冷箱等設備設施的溫濕度、開關門、載重、運行軌跡等冷鏈流通環境數據進行了清晰界定和統一,實現了冷鏈流通環境數據采集、傳輸、協議標準化,使得流通過程中原本孤立的運輸、倉儲等信息節點之間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成為可能,打通了冷鏈流通全程的信息鏈條。1、數據采集標準化:標準化定義如何采集冷庫、冷車、冷柜、冷箱等冷鏈流通設備設施的冷鏈流通環境數據;2、數據傳輸標準化: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的信息化手段,將產品所處冷鏈設備設施的冷鏈流通環境數據,不通過任何存儲設備,以直采的方式直接主動推送至全國平臺,充分保障冷鏈環境數據的真實性、實時性;3、通訊協議標準化:為冷庫、冷柜、冷箱、冷藏車等不同的冷鏈設備設施之間以及與企業平臺、地方平臺和全國平臺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制定統一的通訊協議標準。(三)緊扣核心,建數據可視化平臺保障優質冷鏈供給。
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全過程、全鏈條的溫濕度環境數據不可視、不可信、不可控,監管缺乏有力抓手,是導致出現食品安全、品質問題的主要原因。全國平臺以標準化為基礎,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數據直采的形式,具備對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所處冷鏈設備設施的溫濕度、開關門、載重、地理位置及運動軌跡等進行實時監控、查詢、報警等功能。因此,全國平臺為冷藏冷凍食品的優質冷鏈供給提供可視、可信、可控的數據保障,讓全程、實時、真實、有效的全鏈條監管有了全新而重要的技術手段支撐和實現路徑,不啻于為全程溫控配備了“千里眼”,讓冷鏈的冷看得見,讓不冷的冷鏈無所遁形,切實保證產品應有“高冷”品質。(四)瞄準切入口,流通信息碼觸達終端助力品質消費。
產品碼標是聯結供給側與消費端的窗口,消費者掃碼了解產品信息與狀態。傳統碼標僅顯示產品名稱、生產商、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等簡單的靜態信息,無法承載產品供給過程的狀態、質量等復雜的動態信息,因此,在拆除包裝前,消費者無法準確判斷產品真實品質。針對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由于被頻繁挪動、調換、冰水融通率等原因而造成的冷鏈斷鏈問題,平臺項目組研發了“中國冷鏈流通信息碼(零售碼)”。消費者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該碼可充分讀取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從生產后直至消費終端前在運輸、倉儲等各環節、節點所處的溫濕度等冷鏈流通環境數據,數據由全國平臺推送并提供背書,真實性、準確性得以保證。以此為基礎,消費者可自主甄選合規高質量供應的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這既滿足了消費者對產品真安全與高品質的需求,實現真正的安全消費、品質消費,同時也有利于營造優質優價的健康市場環境。三、開放協作再進階,共建以產品為核心的冷鏈供應鏈體系
冷藏冷凍食品農產品供應鏈條長、涉及領域廣、需求潛力大,高質量產業體系的建立需要以開放合作為基礎的資源融合、信息融通。為進一步加強行業凝聚力,2019年5月,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成立了“冷鏈流通專業委員會”,旨在整合冷鏈行業市場、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促進冷鏈流通產業交流合作,引導和推動我國冷鏈流通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展望未來,以國家相關政策為引導,以全國平臺提供背書的可視、可信、可控的冷鏈流通環境數據為技術支撐,以冷鏈流通專業委員會為合作平臺,我們的目標一是推動建立食品農產品全程冷鏈流通體系,實現從“以企業為核心的冷鏈供應鏈體系”到“以產品為核心的冷鏈供應鏈體系”的轉變,推動我國冷鏈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不斷擴充全國平臺冷鏈流通環境數據池,建立我國食品農產品冷鏈流通環境大數據中心,為相關政府部門的決策施策提供依據,助力我國食品農產品供給優化和消費升級。值此祖國70周年華誕之際,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冷鏈流通專業委員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助推食品農產品供給優化和消費升級,引領行業健康發展,規范行業標準,踐行新使命保供促發展,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中國冷鏈流通產業更加健康、穩定、持續發展。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上一篇:“十一節目單”來了!
相關推薦